1、风热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治疗治则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灸并用,泻法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暑湿证清暑化湿疏表和里,只针不灸,泻法主穴风池。

2、导读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针灸可调理脏腑,有效针对中风后各类症状的治疗,而且效果较好 本文节选自胡静30种常见病的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 主讲人胡静 概念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

3、针灸是用针灸刺进患者的体内,采取针灸可以有效的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比较明显患有颈椎病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受到了淤堵时,就可以采取针灸治疗,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颈椎疾病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现象1在发生颈椎病之后可以针灸天柱穴,天柱穴是位于后发际的正中旁开13寸处。

4、前几年董氏奇穴颇为盛行,穴法颇有深意,宗于内经而异与传统针灸,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应用一下 11体应取穴法 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脉治脉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以骨治肾,以筋治肝,以皮治肺,以肉治脾,以脉治心本人在应用中非常重视浅刺皮部以治皮肤病,贴骨进针,可治。

5、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治疗方法 取穴合谷穴后溪穴方法患者取坐位,患侧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2号5寸不锈钢针,右手持针取90角自合谷穴刺入,边捻转边缓缓进针,经内外劳宫中渚达后溪,以局部有痰胀感或针感放射至肩背部为宜,针刺时配合患侧肩关节活动,针刺后对肩关节周围重要穴位。

6、取穴压痛点跟痛穴合谷后1寸处操作方法先用鍉针在足跟局部寻找压痛点穴位常规消毒后,将中火针在酒稍灯上烧红,点刺斥痛点2 3针,跟痛穴,速刺不留针针刺深度02 03寸此法治疗3次后仍有疼痛者可用锋勾针勾刺压痛点,亳针取健侧大陵小天心大陵前5分后溪穴,并嘱。

7、一针灸治疗有什么好处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平衡人体的阴阳,改善自身的体质,帮助身体恢复的未生病之前的状态针灸还可以起到有效止痛的作用,对于一些落枕,颈椎病,关节炎等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然后还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消瘀散结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让血液当中的细胞形成代谢能力得到增强。

8、治疗脾胃病,针灸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针灸哪些穴位呀!别着急,我这就分享一篇针灸治疗脾胃病选穴的文章! 针灸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9、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常见病,也是针灸科医生接触最多的一类病这种病就是由于膝关节软骨磨损了,导致其受的应力发生改变,出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继而膝关节就会疼,活动不灵便尤其是清晨起床或久坐后关节异常僵硬疼痛,只有慢慢活动开了才能走,严重点的上下台阶都费劲,蹲下去起不来这种。

10、针灸这种保健养生方法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我们中老年人,在生活中更是经常会适当的进行针灸的工作了,当然,我们进行针灸,不仅可以起到不错的养生功效,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大家预防和治疗许多的疾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针灸能治疗哪些疾病1运动及神经系统疾病 当然,针灸可以帮助我们大家治疗的。

11、针灸主要治疗的病种为痛病与瘫病痛病指各种疼痛性疾病,包括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各种肌肉软组织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偏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瘫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所引起的各种肢体瘫痪及言语。

12、或者是三叉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等就连小儿脊髓灰质炎的后遗症都可以依靠针灸来逐渐缓解五关节疾病 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关键性的疾病再常见不过了,相信很多老人都会有脊椎病,腱鞘炎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利用夏天来对这些疾病进行针灸,治疗,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13、腰椎病是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患了腰椎病会使患者的行动受限,所以患者们都想尽快治疗针灸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中医一直是大家比较信任的治疗方法,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又有什么好的方法,以下的内容是中医治疗方法期中的一种针灸现在针灸越来越被人们认可,这种方法。

14、不断实践和积累和完善的治病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自然有用现在针灸治疗局限在了头痛颈肩腰腿疼等各种痛症,及中风后遗症其实常见病都可以用针灸治疗护肝要穴,又是胆经合穴,善治胆囊之病,对嘴苦之症有特效,能调和肝脾,舒肝解郁,常与著名的“消气穴quot太冲合并使用。

15、经常针灸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属阴虚阳亢证,按着quot阴病治阳,阳病治阴quot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