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高武鉴于针灸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存在着差异,而且每多错误,他精心设计铸造了男型针灸铜人女型针灸铜人和儿童型针灸铜人各一座,用以作为取穴定位的规范化标准,其用心可谓良苦,这对针灸学的发展肯定是很有益的。

2、高武,号梅弧,明代约15~16世纪四明今浙江鄞县人,著名针灸家鄞县志称其“负奇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闲习”,“嘉靖中北上考武举,晚乃专精于医,治人无不立起,曾慨近时针灸多误,于铸铜人三,男,妇,童子各一,以试其穴,推之人身。

3、两者区别在于作者不同作用不同针灸聚英,明代高武编撰的针灸专著针灸大成是明代杨继洲撰写的中医典籍针灸聚英收录文献丰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流传很广本书的成书是继汉代医家编明堂经,首次全面总结腧穴主治证之后,又一次系统的针灸腧穴文献整理工作,对于腧穴理论的发展做出。

4、明代高武,字梅孤,今浙江鄞县人,著名针灸学家,于16世纪中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等书,并铸造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具,作为定穴学习针灸的标准此后,针灸铜人的铸造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铜人也日益增多现日本皇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列宁格勒博物馆各收藏一。

5、针灸聚英4卷1529主要汇集了十六世纪以前十多种针灸医籍的理论与临床经验,结合作者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而成,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针灸学专著另有针灸节要3卷1537痘科正宗4卷射学指南律吕辨发挥直指等书。

6、行针指要歌是一篇较有名的针灸歌赋,最早可见于明·高武针灸聚英,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也有转载,该歌赋例举风水结劳虚气嗽,痰吐等九种常见病证的有效治疗穴位,并要略地点出何者用针何者用灸何时当补何时当泻是中医针灸者学习者必读歌诀,对于掌握随证配。

7、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所重新铸造于正统八年1443制成北宋铜人原件遂被遗弃而下落不明此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现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具明代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清代针灸铜人是乾隆七年1742,清政府令吴谦等人编撰医宗。

8、1创立十二字口诀由于当时针灸家的手法常冠以复杂名称,繁琐神秘,使学者难以掌握,杨氏以自己的经验,结合内经和难经以及高武等有关学说,创立了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抓切持针口温进针指循爪退针搓针捻针留针摇针及拔针十二法,用歌诀体裁说明其操作要点与作用。

9、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明代杨继洲著针灸大成陈会的神应经徐风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汪机的针灸问对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等到了清代虽然也有医宗真鉴针灸集成等书问世,但很少新义这些书中最有影响的数杨继洲著针灸大全其内容丰富,是继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