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高武鉴于针灸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存在着差异,而且每多错误,他精心设计铸造了男型针灸铜人女型针灸铜人和儿童型针灸铜人各一座,用以作为取穴定位的规范化标准,其用心可谓良苦,这对针灸学的发展肯定是很有益的;宋仁宗看后认为书中论述虽然精辟,但是学习的人执行起来可能还是会有偏差,于是继续下令王惟一制作针灸铜人模型,以便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 公元1027年,王惟一制成了两个铜人这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见腹腔内的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基本;率先铸造针灸铜人模型的是北宋王惟一于公元1026年铸造两具针灸铜人模型,并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全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专著,3卷,附腧穴都数一卷北宋王惟一撰编成于公元1026年载腧穴657个,除去双穴则有腧穴354个,与针灸甲乙经相比,增加青灵。
2、这个针灸铜人是北宋时期的王唯一所做,王唯一是著名的针灸学家,并且他做出来的针灸铜人身上的穴位特别准确,而且每一个穴位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还为此写了一本书王维一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他在小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非寻常药石可救,但是却被一个会针灸的大夫治好了,从此他就特别感谢这个;为了改变上述在针灸学上之混乱状况,宋政府“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太医以谨方技”有见于针灸之法,人命所系,日用尤急,所以要求首先纠正针灸书中之舛谬,以便针灸医家有所遵循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初年1023诏令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考次针灸之法,绘制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作为针灸之;王惟一根据查询江山文学网显示,针灸铜人是宋代医学教学模型,天圣五年1027,在尚药奉御官针灸专家王惟一主持下制作完成铜人系青年裸体式,长短大小与真人同,体内装配五脏六腑,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
3、三十多年后一位叫陈存仁的中医专家再次在日本东京博物馆看到了这座针灸铜人,并对这座针灸铜人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陈存仁在他的考察文章里认为日本的这座针灸铜人就是宋天圣针灸铜人,至于针灸铜人是如何传入日本的,陈存仁并没有说明陈存仁的文章在中医界引起的巨大的轰动,流失近千年的针灸铜人似乎就这样重现在世人的;直到1279年,蒙古灭掉大宋建立了元朝,两个铜人反倒在北京团聚,被放在三皇庙中的神机堂内供人们观赏但随着以后朝代的更迭,战乱频繁,两座铜人又几经易手,最终竟落得一个下落不明的下场史学界一直不甘心失却了这两座中国最早的精制针灸铜人,所以一直在探究它们的下落虽然线索渺茫,可是由于研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