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经穴别名·天听 天听为经穴别名,即天牖1见针灸穴名解穴位 天牖 汉语拼音 Tianyou 罗马拼音 Tienyu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Window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6 日本 16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6 富耶氏 TR16 德国 3E16 英国 T16 美国 TB16 天牖为经穴名Tiānyǒu TE162。

2、又有很多个风,风门风府风池风市,都可以治疗风类疾病有风,就有谷,有门,有关,等等我也曾经对这方面感兴趣过,只是,研究的还不深入,见你提问,特来聊上几句您若对穴位名称的来源和命名原理有兴趣,可参考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相信这本书还只是初初了解,更多的需要到道藏中。

3、本池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43 穴名解 廉泉指舌下两条经脉,此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廉泉1 廉,有清义廉为边,为隅泉,乃水之源也廉泉,水名本穴在喉结上方边缘,内应舌根,以舌搅动口内,津液若泉。

4、气原针灸甲乙经,玉泉针灸甲乙经,膀胱募圣济总录,气鱼黄帝虾蟆经 5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6 穴名解 中即中间,极即最,本穴位于人身上下左右之最中间,故名中极2 中,有方位之义,指。

5、天顶针灸资生经,天盖4,天项4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鼎,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 43 穴名解 天即天空,指上而言,鼎为古代炊器,颈部以上形似鼎,穴在颈部,相当于鼎足之处,故名天鼎10 天,有巅义,至高无上鼎,三足两耳,是古代宝器和烹调炊具,其形上有两耳。

6、2和气血补肝肾针灸治疗老年急性扭伤腰痛 按本例腰痛患者属于气血不和,又兼有年老肾虚,所以治疗上以调和气血为主,兼调补肝肾,取穴遵行脏腑配穴法,可取肾俞肝俞,又因督脉所过,主治所及,调补任督,具有通调一身经气补肝肾的作用,所以取穴用关元气海,任脉穴位的应用具有从阴引阳的意思局部取穴以阿是穴。

7、针灸穴名解“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精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太平圣惠方“淋,小便赤,尿道痛,脐下结块如覆杯,或因产后恶露不止,遂成疝瘕,或月事不调,血结成块”。

8、下阴别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屏翳针灸甲乙经,平翳医宗金鉴,金门备急千金要方,神田圣济总录,海底针方六集·神照集,下极类经图翼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会阴,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 6 穴名解 此穴在会阴之部,故名会阴3 相合。

9、外枢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维道,一名外枢,在章门下五寸三分 6 穴名解 维即维系,道即轨道,此穴属足少阳,交会于带脉,有如维系诸经的轨道,故名维道2 维,维系维者,系也,束也诗云“絷之维也”道,道路具达之意,故名维道本经循行到五枢穴时向腹前行交本穴。

10、4 辄筋穴的别名 神光针灸大成,胆募针灸大成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著胁6 穴名解 辄原指车两旁靠板,筋即筋肉,此穴当胸胁筋骨之间,故名辄筋1辄,即车耳,可以凭倚,故引申为有倚恃而妄为之义筋,筋肉指穴在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