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名中医杨楣良研究发明的一种新的针灸工具杨氏钩针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用杨氏钩针治疗人体的肌腱组织类疾病,效果比传统的针灸工具更为快捷和明显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杨氏钩针和中医常用的毫针使用原理相同,也是一种针灸工具但与毫针相比,其外形。

1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杨磊五行针全息疗法是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2调整脏腑功能杨磊五行针全息疗法可以通过针灸刺激人体相应的穴位,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治疗疾病。

有人提出此歌是宋代杨氏所作元代上国瑞所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首先搜集了此歌,题名“一百二十穴玉龙歌”,以后针灸大成针方六集引入,称之“玉龙歌”“玉龙”之说法不一,唐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zū载“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这段记载与玉龙。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髀疼要针肩井穴,耳闭听会莫迟延针一寸半,不宜停经言禁灸,家传灸七壮胃冷下脘却为良,眼病须觅清冷渊霍乱心。

1杨继洲是明代人2杨继洲约1522年~1620年,名济时,以字行,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

1杨氏很注重针刺手法和取穴方法,在取穴时很重视经络,提出循经取,首次提出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此说源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二,其在注解标幽赋中“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条文中曰“言能识本经之病,又要认交经正经之理,则针之功必速矣”故曰“宁失其穴。

1 杨继洲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大师2 他出生于大约1522年,逝世于1620年,字济悔游时,是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3 杨继洲来自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家族世代行医,且历代成员都曾担任太医院医官4 由于居住在京城,他也被称为“都门杨氏”5 杨继洲的主要作品是针灸大成。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杨继洲是明代的针灸大师杨继洲,名济时,以字行,生于1522年,出生地是三衢,即现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是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逝世时间为1620年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杨继洲是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他们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杨继洲的。

杨继洲,明代著名针灸大师,字济时,出生于1522年,来自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是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于1620年逝世他不仅是杨氏家族第十三世的医者,而且历代家族成员都担任过太医院医官的职务杨继洲的主要著作针灸大成是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结合了他自己的针灸。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