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 4落枕 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 针绝骨,用 ”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著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风 肩背部疼痛,有压重感及发冷感,不能高举及外展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 急性。

2、1“龙眼”穴位放血 “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上,握拳取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进行挤压,即有黄色黏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2“龙头”“龙尾”点刺出血 疱疹最先出现处称为“龙尾”,疱疹延伸方向之端称为“龙头”其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经常规。

3、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

4、2痰火扰心型 头晕胸闷,心烦不宁,少眠多梦,舌苔白腻,脉濡3阴虚火旺型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4瘀血阻络型 胸闷不适,胸痛时作,舌质淡红,有瘀点,脉细涩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 调整气机,安神定悸2单穴取穴 内关 适用于气血。

5、太冲穴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功效作用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内关足三里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内关穴位置 位于前。

6、进针后可用捻转或提插等稍强的刺激手法,一般刺激2~3分钟如针刺人中穴后抽搐未见缓解,可同时针刺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针刺时最好采用直刺,进针后可用捻转或提插等强刺激手法经针刺小儿抽搐缓解后,应用针灸进行退热治疗,针灸治疗小儿高热亦有很好的效果。

7、很多人粗学针灸,只会取阿是穴治疗,虽亦有效,但终需进一步学习提高,才能有所成就 2循经取穴 指沿着病变所处的经脉取穴,即所谓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掌握循经取穴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十四经脉循行及经穴,一般同时取所在经脉的局部及远端穴位,远近相配取穴循经取穴是临床最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易于掌握,收效。

8、针灸逢源计361穴 目前国家标准记载 362 个穴位 2针灸的治疗作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3针灸治疗原则 1补虚泻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清热散寒热则疾之,即指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快速进针,快速出针而不留针 寒则留之,指寒性病症应深刺。

9、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穴位 按摩方法可以采取针灸和手指揉按的方法采用左手的四指捂住右手的小拇指,这样左手的大拇指正好抵在后溪穴。

10、每个病症仅用1 2个穴 他取穴按脏腑而分经取之例如诸气凡上气冷发脐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心痛吐下食不消,灸太仓脐下搅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膏肓短气不语,灸大椎肺俞脐中乏气,灸神道 另有“针灸伤”一节,用内托黄芪丸治。

11、4治疗失眠和头痛对于晚上常常睡不着觉,睡眠质量差的人也可以通过针灸进行治疗,另外有偏头痛的患者也能够通过针灸来缓解头痛的症状二针灸的注意事项针灸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进行针灸也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人体有些穴位是不能够进行针灸的,否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另外。

12、腧穴是穴位的统称,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和推拿的施术部位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是指所有腧穴能主治所在部位和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即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如睛明,攒竹治疗眼部病症和前额痛2远治作用是指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腧穴,不仅可以治疗。

13、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quot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quot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

14、一循经取穴 即在脏腑或经络辨证的基础上在与该脏腑所属或所络的经络上取穴如治疗肝火上炎证,首先考虑在肝脏所属的足厥阴肝经或其所络的足少阳胆经取穴二局部选穴 针对疼痛麻木等病证,于病变局部选穴如肩痛可刺肩髃肩髎肩贞肩井等三远端取穴 某一部位病变,可据。

15、被针灸的穴位从左到右分别是阳溪,阳池,阳谷,中医认为人体外受寒邪,一般都是因属阳的穴位被阴邪之气遮蔽或者占据导致的而阳溪穴阳池穴阳谷穴,是隶属于手三阳经的穴位,这三个带有“阳”字的穴位,都位于腕背的位置,是日常保健中保护人体的阳气的重要穴位,也是临床治疗腕关节痛的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