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继洲,约生于1522年,卒于1620年,字济时,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他来自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这是梁家园杨氏家族的第十三世裔孙他的家族世代从事医学,成员多任太医院医官由于居住在京城,他也被称为“都门杨氏”他的主要著作是针灸大成,对后世影响深远2针灸;针灸甲乙经这一书名,是明代新安吴勉学校本始用的,而历代史志对本书书名及卷数的记载并不一致隋书·经籍志载黄帝甲乙经10卷旧唐书·经籍志载黄帝三部针灸经13卷新唐书·艺文志载黄帝三部针灸经12卷通志·艺文略载黄帝三部针灸经13卷。

明朝医书有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著有外科正宗1624;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 针灸大成主要讲述 针灸药物按摩并重 而针灸甲乙经 则对。

strong由明代医家杨继洲济时编撰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它融汇了杨氏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精髓,同时广泛汲取了前朝20余种针灸学著作的精华,并辅以杨氏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堪称针灸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首卷以详尽的仰伏人周身总穴图和针道源流起篇,紧随其后的是针灸直指,选自。

明代针灸医学的总结性书籍

徐春甫15201596 年,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思敏新安今属安徽人明代医学家,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等著作,其中以古今医统影响最大家世业儒最初从太学生叶光山攻举子业,因多病而师从明代医家汪宦习。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六都杨村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著作,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自明万历年间刊行以来,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现一种版本,该书翻刻次数之多,流传之广。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另外在 秘籍网 或者 医书网 里收藏了很多针灸书籍,对针灸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

曾被嘉靖皇帝选为侍医,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学家杨继洲的祖父曾为太医,家中珍藏的医书很多,因从小耳濡目染,遂有志于医学,尤其致力于针灸学的研究他阅读过很多书籍,通晓各家学说据医案载,他于嘉靖“乙卯岁,至建宁今福建建瓯”,为人治病,可见早在1555年已开始行医据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

其实但说针灸专业的书我推荐针灸大成灵枢针灸甲乙经这些古典的基础你要花一辈子去揣摩,既然是中医,基本的望闻问切还是一定要学的,中医古典著作必须烂熟于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针灸大成中医针灸学著作10卷又称针灸大全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作者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撰而成卷1摘录了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2~3针灸歌赋卷4针法卷5子午流注及。

灵枢经,又称灵枢针经九针,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撰写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

明代针灸学著作

公元1439年 明 徐凤 著针灸大全徐凤,字延瑞,号泉石,明江右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石塘人,生活于14世纪下半叶至15世纪上半叶,为明代著名针灸医家徐凤自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开始向倪孟仲彭九思学习针灸术,其后又遍访名医,博搜广辑,结合自己近四十年的临床经验,约在公元1439年。

针灸甲乙经书名,是明代新安吴勉学校本始用的,而历代史志对本书书名及卷数的记载并不一致隋书·经籍志记载黄帝甲乙经10卷旧唐书·经籍志记载黄帝三部针灸经13卷新唐书·艺文志记载黄帝三部针灸经12卷通志·艺文略记载黄帝三部针灸经13卷。

声望很高杨氏数代业医,家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为丰富杨继洲在家传针灸玄机秘要等典籍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成就,撰成针灸大成一书,成为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该书列入四库全书存目,被国内外医界尊为针灸经典。